Friday, May 22, 2009

James Yaffe, Department of Impossible Crimes (1943)

作者15岁时发表的第一篇侦探小说短篇,刊载于EQMM上。

A死在电梯里,背后插了一把刀。证人B目睹A在五楼坐电梯下去,证人C、D目睹电梯上了五楼,停了一会儿,然后下到一楼,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停顿。电梯里只有一楼和五楼的按钮上有A的指纹,没有其它的指纹。A的健康状况不大好。

[SPOILER +/-] 诡计

A进入电梯的时候还活着,电梯下降的时候晕倒。C、D看到A倒在电梯里,C大叫“A死了!”,D吓得惊声尖叫。从D的角度其实看不到A的背后。C指使D去报警,自己趁机杀死了D。

Thursday, May 21, 2009

Helen McCloy作品总导读

今天完成了吉林出版集团Helen McCloy作品总导读的初稿。因为Helen McCloy是我喜爱的作家,所以这一个多月来的努力是相当愉快的体验,感谢私家侦探给我这个机会。无论稿件最后是否被采纳,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国内出版社合作,为国内的推理事业尽一份力。

我个人很喜欢读书评,但自己动手写导读类的文章还是头一次。因为之前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写出来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诚恳地希望大家批评。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就是导读当中提到的书,都是我看过的;导读里面的内容,超过80%是我自己总结的。我感觉国内的导读、介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写导读的人自己没有读过足够的书,很多句子从网上照搬,也不管人家说得有没有道理,反正自己没看过,当然更谈不上自己的观点了。(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客观条件的问题,就是很多原版书在国内不容易找到,因此不能完全苛求。)我觉得写评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先看书再说话,看了书才能有自己的观点。不然写来写去总是别人的视角,那就没有意思。只要是自己的观点,不用怕说得不对或者不全面,都有价值。不对可以订正,不全面可以补充,只要是自己的东西,就一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一定能给别人启示,就是有益的尝试。

Helen McCloy作品总导读1.1版

1.02版:增加作品的中文译名和中短篇小说介绍。
1.03版:把所有的人名、书名、引文都翻成了中文,方便国内读者阅读。语言上的一些改动。
1.04版:增加了关于心理悬疑的讨论。
1.1版:格式上减少罗列,读上去更像是文章。

Tuesday, May 19, 2009

Helen McCloy的理系推理

颇有这么一类“心理分析”,打着“心理”的旗号,其实是胡乱猜测,既无事实根据,也无逻辑基础。(比方说Gladys Mitchell在Death at the Opera里面有这样一个推理:因为死者没有注意到现场的异常情形,所以凶手一定是个话痨,不断地跟死者说话以吸引其注意力。&^%$$%#@^#!)相比之下Helen McCloy的线索和推理就很扎实,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读来十分可信。

Helen McCloy的很多案情解决需要用到一些生僻的科学知识。套用一个时髦的词汇,就是“理系推理”。和某些日本作家纯粹炫学、可有可无的“理系推理”不同,McCloy小说中的科学知识总是对案情解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作者自己很好地概括在The Bug That's Going Around (1979)里面:

In most of Dr. Basil Willing's murder cases the essential clue has been some scrap of rare information.

列举如下:
  • Dance of Death (1938) 讨论了毒药引起身体变热的科学依据。
  • The Man in the Moonlight (1940) 死者生前从事化学研究。书中讨论了某种金属的化学性质。
  • The Deadly Truth (1941) 案情解决利用了关于听觉限度的科学知识。
  • Who's Calling (1942) 关于视觉的生僻知识。
  • Cue for Murder (1942) 关于某种疾病的生僻知识。
  • Panic (1944) 相当专业的密码学算法讨论。
  • The One That Got Away (1945) 物理学常识。
  • Two-Thirds of a Ghost (1956) 医学和文学的生僻知识。
  • A Question of Time (1971) 本作的科学基础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 The Impostor (1977) 密码算法。
  • A Case of Innocent Eavesdropping (1978)* 关于视觉的生僻知识。
作为一个女作家,Helen McCloy能在作品中运用这么多的科学知识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和早年R. Austin Freeman、Arthur B. Reeve开创的“科学侦探”的流派不同,Dr. Basil Willing从不使用奇怪的科学仪器(The Man in the Moonlight里的测谎仪除外),也不把科学实验当成一种常规的侦破手段,而更多地是用知识来进行推理。

Helen McCloy的非物质线索

后人评价一个侦探小说作家,最主要的是看他/她和别的作家有什么不一样,给侦探小说这种类型小说带来了什么新的东西、新的发展。通常认为Helen McCloy对侦探小说的最大贡献是心理分析,因为她的主人公Dr. Basil Willing是心理医生,能窥探别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在出道作Dance of Death (1938)里,Dr. Willing说出了下面这句话:

Every criminal leaves psychic fingerprints, and he can't wear gloves to hide them.

这句话可以说是Dr. Willing破案的指导方针。古典侦探热衷于收集指纹、烟头一类的物质证据,到了Dr. Willing这里,则更看重嫌疑人的话语、感觉、思想、行为等一系列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证据(intangible clue)。我个人认为“非物质线索”这个概括比“心理分析”更准确。下面是具体的例子:
  • Dance of Death (1938) 凶手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做出了一个不自然的行为,暴露出他(她)的思想,成为Dr. Willing破案的主要线索。
  • The Man in the Moonlight (1940) 凶手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说出了一句,暴露出他(她)的思想
  • The Deadly Truth (1941) 凶手的一句暴露了他(她)的听觉异于常人。
  • Who's Calling (1942) 凶手的一句暴露了他(她)的视觉异于常人。
  • Cue for Murder (1942) 凶手的某种怪异行为(放出笼里的鸟)暴露了他(她)的过去经历。
  • Panic (1944) 狗的某种反常行为暴露出死者是被杀死的。
  • The One That Got Away (1945) 大量的对凶手性格形成的心理分析。
  • Alias Basil Willing (1951) Dr. Willing通过分析盲人对世界的感觉,得以解开奇怪的死亡留言。
  • Murder Stops the Music (1957)* 狗的异常行为暴露了凶手的过去经历。
另外McCloy非常喜欢采用“涂鸦”这种线索。一般是受害者或者凶手在纸上留下奇怪的记号,含有某种隐晦的意义。一旦涂鸦得以破解,案情就明晰了一大半。涂鸦本身是物质线索,但它反映的是受害者或者凶手当时的思想,因此也可以算是一种心理线索。这样的例子包括:
  • The Goblin Market (1943) 死者死前留下奇怪的涂鸦,包括一些字母,和一个奇怪的饼和方块构成的图形。
  • The One That Got Away (1945) 离家出走少年的笔记本上出现E、I、R三个字母组成的奇怪的涂鸦。
  • The Bug That's Going Around (1979)* 电话簿上的奇怪涂鸦。
和Dr. Willing锐利的洞察力相对,小说里的凶手也经常采用心理方面的诡计。最典型的是恐吓诡计,代表作有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48)、The Singing Diamonds (1949)、A Question of Time (1971)。此外Mr. Splitfoot (1968)里的心理密室和Burn This (1980)里凶手对狗的听觉操纵也都属于心理诡计。

运用心理分析的侦探小说其实不少,但像Helen McCloy这样持续、稳定地采用心理线索和心理诡计的作家则不多见。可以不夸张地说,Helen McCloy的Dr. Basil Willing系列小说开创了“心理侦探”这一崭新的侦探模式,在传统的古典推理中独树一帜。

Helen McCloy的战争题材小说

Helen McCloy的多部小说以战争为背景,融合了侦探、间谍、动作等诸多元素。The Man in the Moonlight (1940)的主人公之一是从德国逃亡的科学家。The Goblin Market (1943)围绕德国的潜水艇展开。Panic (1944)是密码间谍小说。The One That Got Away (1945)分析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和纳粹思想的形成。晚期作品The Impostor (1977)和The Smoking Mirror (1979)也都和间谍、战争有关。

Helen McCloy的不可能犯罪

Helen McCloy的以下几部作品涉及不可能犯罪:
  • Dance of Death (1938) 死者在大雪天中暑身亡。两个人喝下同一杯毒药,一人死亡,另一人却安然无恙。
  • The One That Got Away (1945) 密室杀人。
  •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48) 分身(doppelganger)。
  • Unfinished Crime (1954) 不可能盗窃。
  • The Further Side of Fear (1967) 密室盗窃。
  • Mr. Splitfoot (1968) 监视下的密室杀人。
  • A Question of Time (1971) 密室中的惊吓杀人。
其中The One That Got AwayUnfinished Crime这两部书Robert Adey没有收录。另外Who's Calling (1942)讨论了poltergeist(弄乱的家具)。The Man in the Moonlight (1940)里消失的子弹,Panic (1944)里的非人类足迹也可以算作边缘化的不可能犯罪。

Helen McCloy的密室不可能犯罪基本可以分为机械密室和心理密室两类,比较出色的是心理密室。

Monday, May 18, 2009

Helen McCloy的作品打分

以下纯粹是我的个人意见:

A+: The Singing Diamonds (1949)*, Mr. Splitfoot (1968)

A: Dance of Death (1938), Cue for Murder (1942), She Walks Alone (1948),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48)*, Better Off Dead (1951)*

A-: The Nameless Clue (1941)*, The One That Got Away (1945),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50), The Slayer and the Slain (1957)

B+: The Man in the Moonlight (1940), The Goblin Market (1943), Do Not Disturb (1943), Panic (1944)

B: The Deadly Truth (1941), Alias Basil Willing (1951), The Long Body (1955)

B-: Who's Calling (1942), Unfinished Crime (1954), A Question of Time (1971)

C: Two-Thirds of a Ghost (1956), Before I Die (1963), The Further Side of Fear (1967), Burn This (1980)

D: A Change of Heart (1973), The Sleepwalker (1974), Minotaur Country (1975), The Changeling Conspiracy (1976), The Impostor (1977)

其中*是中短篇小说。我认为Through a Glass, Darkly的中篇小说版本可以得A,但是长篇只能得A-。

Helen McCloy长篇作品一览

至此我已介绍完了Helen McCloy全部的长篇作品。它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以Dr. Basil Willing为主角的系列作品,共计13部,剩下的是非系列作品共计14部(不包括两部短篇集和中篇小说Better Off Dead,尽管它出过单行本)。总的来说Dr. Willing系列更侧重推理,非系列作品更侧重心理悬疑。但这也并不绝对,比方说The Goblin Market从风格上来看就更像非系列作品,事实上在那部书里Dr. Willing也是到最后才亮出身份。

从时间上来看,这27部长篇可以大致以1951年为界划分成两个阶段。早期作品比较侧重侦探(detection),晚期作品更侧重悬疑(suspense),列举如下:

第一阶段:
  • [BW] Dance of Death (1938)
  • [BW] The Man in the Moonlight (1940)
  • [BW] The Deadly Truth (1941)
  • [BW] Who's Calling (1942)
  • [BW] Cue for Murder (1942)
  • [BW] The Goblin Market (1943)
  • Do Not Disturb (1943)
  • Panic (1944)
  • [BW] The One That Got Away (1945)
  • She Walks Alone (1948)
  • [BW]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50)
  • [BW] Alias Basil Willing (1951)
  • Better Off Dead (1951)
第二阶段:
  • Unfinished Crime (1954)
  • [BW] The Long Body (1955)
  • [BW] Two-Thirds of a Ghost (1956)
  • The Slayer and the Slain (1957)
  • Before I Die (1963)
  • The Further Side of Fear (1967)
  • [BW] Mr. Splitfoot (1968)
  • A Question of Time (1971)
  • A Change of Heart (1973)
  • The Sleepwalker (1974)
  • Minotaur Country (1975)
  • The Changeling Conspiracy (1976) a.k.a. Cruel as the grave
  • The Impostor (1977)
  • The Smoking Mirror (1979)
  • [BW] Burn This (1980)
其中BW代表Basil Willing系列。当然这个划分也不绝对,比方说作者最好的不可能犯罪小说Mr. Splitfoot就属于第二阶段。这只是我个人的很粗的划分。

我研究这个单子的时候发现,在1957年和1963年之间有一个长达6年的间隙,其间作者没有出过一部长篇小说!我注意到Helen McCloy和Brett Halliday(也是著名的侦探小说家)在1961年离婚,忍不住大胆猜想,会不会是作者在那段时期家庭出了问题,以致影响到了产量?(是不是太八卦了……)

George Goodchild, McLean of Scotland Yard (1929)

作者Inspector McLean系列的第一本书,由15个小短篇组成,推理成分较弱。其中第12个故事是一个电梯密室。

1. 有一户人家连续发生失窃案,请McLean去调查。结果坏蛋绑架了McLean的副手Sergeant Brook,并冒充Brook去作案,被伪装的McLean识破。

2. 有人连续收到四个黑便士后死亡。黑便士代表什么?

[SPOILER +/-] 黑便士的意义

死者早年有四个黑人仇家,名叫Penny。凶手是死者的兄弟,他寄黑便士是为了嫁祸别人。

3. McLean变装阻止了一起毒杀案。

4. McLean的宿敌Dr. Fingal绑架了McLean的妹妹,McLean将她解救出来,并擒获了Fingal的几个党羽。

5. A一氧化碳中毒死在汽车里,车窗紧闭,是事故还是谋杀?A的肠子里藏有钻石。

[SPOILER +/-] 诡计

凶手为了获取A肚子里的钻石把他迷倒,放在车里通毒气。

6. 毒药抹在信封口上的毒杀诡计,老掉牙了。

7. 双胞胎不在场证明诡计,也老掉牙了。

8. 通灵会上发生的杀人案,A在黑暗中中枪而死,手枪在窗外找到,无人出入现场。本集中最好的故事。

[SPOILER +/-] 真相

A自杀,他的兄弟为了掩盖自杀的事实把A的手枪丢到窗外,这样A的孩子可以获得保险赔偿。

9. 庄稼地里不断地发生离奇大火。

[SPOILER +/-] 真相

有坏蛋用燃烧弹放火,他想把农民赶走获得地里的矿。

10. McLean破解密码救出了Dr. Fingal的人质。

[SPOILER +/-] 密码

打字机上的简单字母置换。

11. 鬼屋里老发出奇怪的声音,McLean破解其中的秘密。

[SPOILER +/-] 真相

有人用squeaker发出怪声。McLean找到了藏在水箱里的金块。

12. 电梯密室。A活着进入电梯,上到楼上开门的时候已经中刀而亡。提示:电梯运行很慢。

[SPOILER +/-] 诡计

凶手飞快地跑到楼上,顺缆绳爬下电梯,刺死A,再爬缆绳逃离。(这电梯走得真够慢的,寒……)

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电梯密室。

13. 离奇的死亡,凶手身上找不到伤痕。

[SPOILER +/-] 诡计

凶手用微生物杀死了死者,最后自己也死了。

参见Sir Arthur Conan Doyle, The Adventure of the Dying Detective (1913)。

14. A注意到对面的牙医诊所总是只有人进没有人出,有一天他自己去了一趟,在候诊室的杂志上看到大量血迹。A报警,但是警察调查不出什么问题,A快要疯了。

[SPOILER +/-] 真相

牙医应朋友B的请求花钱请人进入诊所直到晚上才离开。B这么做是为了证明A精神有问题,从而剥夺A的遗产继承。

不错的故事,很有Sir Arthur Conan Doyle, The Red Headed League (1891)的风格。

15&16. McLean经过搏斗终于逮捕了Dr. Fingal及其爪牙。既无谜题也无推理。

本集中比较好的故事是8和14,其它的都不必看。

Helen McCloy,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50)

本作可以说是Helen McCloy最富盛名的小说,由1948年的同名中篇小说注水而成。长篇比中篇多了一个杀人案,除此之外没有太大的差别,我推荐看中篇小说就可以了。

本作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女教师A连续被两所学校解雇,原因是总有人看到她的“分身”(doppelganger)。比方说刚刚看到她上楼,过一会儿她又从外面进来了。A自己也觉得很困惑。有一天A在自宅死掉了,身上没有任何伤口,像是自然死亡。

[SPOILER +/-] 诡计

凶手是男人。他化装成A的样子在学校出现,让人以为存在A的“分身”。A的住宅由两个对称的房间构成,两边的家具布置也完全对称,中间由一扇玻璃门分隔。凶手把灯泡换成坏的,又把玻璃门换成镜子。A晚上回家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映像,还以为是“分身”,惊吓而死。

凶手身上的气味和A的香水味道不同,给Dr. Willing留下了线索。

这个诡计比较异想天开,可行性值得商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推崇Mr. Splitfoot。作者在改编中篇小说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背景介绍,但可惜让A死得太晚,到最后已经没有多少推理空间。还是作者早期的小说更加紧凑一些。

Thursday, May 14, 2009

Gladys Mitchell, The Mystery of a Butcher's Shop (1929)

高利贷商人A消失,他的表兄B认为他去了美洲。B在树林里挖洞。肉店里发现疑似A的无头碎尸。树林中有一快石头上面有血迹,似乎和命案有关。神父C的女儿D在垃圾堆里发现一个内部沾满血迹的皮箱,上面有A的名字,神父C以前曾经向A借过这个皮箱。D担心这个皮箱会惹麻烦,便和小孩E一起去树林埋掉。E突发奇想,偷了几条鳟鱼想放到皮箱里一同埋到地里,结果回来发现皮箱消失了!

神父C在海滩上捡到一个骷髅头,怀疑是A的脑袋,于是请人用粘土把它恢复原貌。恢复出来的脑袋很像A,但是粘土里面的骷髅头变成了一个椰子!是谁偷走了骷髅头?

警察怀疑B杀死了A。B招供自己和A在树林里发生争吵,他出手打晕了B,之后去了酒馆。

警察在A挖的洞里找到皮箱,里面塞了鱼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Grimsby来的礼物”。

医生F的女儿G承认自己当晚进入树林与某男密会,她看到一个黑衣人从林子里跑过。青年H当晚在酒馆和人发生争执受伤。D在博物馆里见到A的骷髅头。

Mrs. Bradley从神父家的女仆那里得知她把A的皮箱装满了脏衣服送给洗衣妇I。Mrs. Bradley和E在树林里搞犯罪现场重建,突然一支箭擦着Bradley的头钉进树干。H的丈夫J以Robin Hood的装束出现,并向Bradley道歉。

骷髅头从博物馆里消失。警察在Mrs. Bradley的指引下在肉店柜台抽屉里重新找到了骷髅头。

[SPOILER +/-] Mrs. Bradley的假指控

神父C用小刀杀死晕厥的B,听到G和H走近偷偷溜走。H发现尸体,裤子上沾了血迹,为了掩盖跑到酒馆和人打架故意受伤。C后来回到现场搬运尸体,皮箱里留下尸体的血迹。

这时传来消息,凶手自杀了。

[SPOILER +/-] 荒诞的真相

J以为自己老婆H和A有私情,在树林里等待他们出现。A和B发生争吵,B把A打翻,A当时便死了。

J把A的尸体拖到石头上,搞不清楚A到底死了没有,切下A的头。H和医生F进入树林,之后G和H进入树林。G看到的黑衣人是她父亲F。H发现尸体后跑到酒馆和人打架。J回家拿了工具于半夜回到树林,切割尸体,脱下尸体衣服,用皮箱装回家。他老婆帮他洗了衣服,他居然还留下死者的裤子自己穿!

皮箱后来是J埋在地里的。J最后自杀了,尽管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凶手——他分尸的时候A已经死了(Mrs. Bradley是怎么知道的???)。

本书是Gladys Mitchell的第二部作品,在作者的系列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如果概括成两条,就是荒诞不经、纷乱无章。

一、荒诞不经。要我说本作中的人物几乎个个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经常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为什么B要挖洞?为什么E要把鳟鱼放在皮箱里?为什么凶手要碎尸?为什么要把尸体搬到肉店里?为什么要移动骷髅头?这些谜题最后全都没有合理的解释!我很欢迎侦探小说里有怪诞的情节,但有一个前提是任何怪诞的情节最后都必须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不能变成荒诞。而Gladys Mitchell的小说却偏偏走的是荒诞路线,让我无法接受。

二、纷乱无章。本书的故事叙述极为混乱,线头既多且杂,缺乏条理。一会儿蹦出这个人,一会儿又蹦出那个人。案发当晚大家像赶集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在树林里冒头。Mrs. Bradley破案没有什么目的性,基本上是随机行走,碰到谁算谁。也没有推理,到最后我也没明白她怎么看出的凶手。

如果荒诞纷乱也算是一种风格,那么我必须承认Gladys Mitchell是个中高手,能够完全不顾读者感受,一部接一部地制造同一类型的小说,还不是简单地重复自己。我说这个话并没有讽刺的意味,因为细究起来,侦探小说当中或许当真可以划分出一个“荒诞派”。这方面的顶级大师当数Harry Stephen Keeler,一生写了数十部情节无限复杂、内容荒诞不经的“网式”(webwork)侦探小说,也有不少拥趸。Peter Dickinson或许也可划归此派。

很奇怪我在网上找不到Gladys Mitchell和Harry Stephen Keeler的比较,单看本作实在是像极了Keeler的作品。本作当中有“移动骷髅头”(traveling skull)的设置,而在Keeler的每部作品中都一定会出现骷髅头(MacGuffin,指跟剧情无关但一定会出现的东东)。Gladys Mitchell比Keeler出道更早,我很怀疑Keeler受到她的影响。

本作最后给出Mrs. Bradley的侦探笔记和人物行为时间表。应该还有图,但是我看的Rue Morgue新版没有图,可能是出版社略去了(深恶痛绝)。

Tuesday, May 12, 2009

John Rhode & Carter Dickson, Fatal Descent (1939)

又名Drop to His Death

Dr. Glass访问出版社大楼,从一层到六层分别是A、B、C、D、E&F、G。楼里连续发生奇怪的盗窃案,失窃物品有一个钟、一架模型飞机、一把E的.45手枪、一本书。C在自己的壁橱里找到模型飞机的碎片。

Dr. Glass在五层和F说话的时候听到电梯传来一声枪响,冲出去的时候电梯仍在下降,他赶到底层打开电梯门,发现G中枪死在里面。这是G的私人电梯,外人不能乘坐。电梯顶上的天窗碎裂,玻璃掉满一地。看样子有人从电梯顶上开枪,子弹穿过天窗击中了G,可是电梯里面找不到手枪。

验尸结果H死于.45的枪弹,但外套上没有火药痕迹。一楼的门丁听到枪响之后似乎传来什么东西撞击的声音。电梯门上有玻璃窗口,当电梯经过的时候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五层的Dr. Glass和四层的D都看到G在电梯里下去。案发时E正在五层的厕所冲洗受伤的手腕,五层的前台H小姐当时在四层,枪响之后听到像是人的笑声。

电梯工I证实电梯运行中门不可能打开,因此不可能有人从某层的梯门进入电梯通道,在电梯顶上开枪。要想打开梯门,电梯一要没人,二要处于和某层地板齐平的位置。不过如果切断电源的话,可以用手动的方法让电梯升降,然后打开某层的梯门进入电梯运行的竖直通道。I当天早上进电梯通道检查过一切装置正常。

H的秘书J证实她亲自将G送入电梯。J还看到E从消防通道往楼顶的方向走。C失踪。

[SPOILER +/-] Dr. Glass提出第一种手法

E和D合谋。E在楼顶切断电源,手动把电梯放下去。因为没有通电所以D可以在下面的楼层打开梯门。D用E的手枪从天窗打死G。他们用吸尘器的声音模拟电梯运行时的声音。

之后的犯罪现场重建证明这个法子行不通,因为要想在手动状态下打开梯门,电梯必须静止呆在和某层楼板平齐的位置,而案发时电梯没有停下来过。

这个声音诡计参考Carter Dickson, He Wouldn't Kill Patience (1944)。

警方在电梯通道下面找到一堆破烂,包括两本厚书、两截通气管、碎掉的雕像、薄荷糖的盒子、电池、耳环等等。

Dr. Glass和警长一起进行犯罪现场重建,电梯的钢缆却突然断掉一根,所幸无人伤亡。

A被人用.45的子弹打死。警方在五楼的厕所水箱里找到.45的手枪,确认两起命案的子弹都从该枪射出。

警方找到失踪的C。G生前认为C是一系列失窃案的祸首,C予以否认。C在警察的逼问下承认自己案发时发出了笑声,因为他看到电梯从四楼经过时,G耷拉着脑袋坐在电梯里,模样十分滑稽。

[SPOILER +/-] Dr. Glass提出第二种手法

凶手是J。她事先杀死G,把尸体放入电梯,然后在顶楼滑轮间从地板上走钢缆的缝隙往下开枪,射出空包弹。这种方法虽然不足以杀人(因为无法通过缝隙瞄准),但足以击碎天窗。

[SPOILER +/-] 真正的诡计

凶手是电梯工I。他事先用E的手枪往地里开枪,然后挖出有膛线的子弹。他组装了一个电路,一端开路,旁边放了一个气压表,当电梯下降到某一高度,气压表指针转到特定位置,就会接通电路,触发火花塞,点燃通气管里的火药,射出准备好的子弹。他把这个电路装在一个薄荷糖的盒子里,早上检查电梯的时候放在天窗上面,用一本厚书压住。因为书皮是黑色的,所以在黑色的电梯顶上起到了隐蔽的作用。

装置爆炸以后变成碎片,从电梯边缘的缝隙掉到下面的通道里。电梯下面发现的摔烂的钟其实是气压表。他摔坏模型飞机是为了获得上面的火花塞。他把手枪浸在水箱里,是怕人验出只有一个弹匣最近射过子弹。第一起命案之后他把电梯的钢缆搞坏一根,是为了得到机会到下面去捡回装置残骸,但最终没能达到目的。

Dr. Glass在犯罪现场重建那天晚上给I打了个电话,当时I就在现场,但他冒充外线接线员“接”到自己家里。

本书内容颇为复杂,可能因为是二人合作的结果。最终诡计极富想象力,缺点是过于复杂,以至于让人严重怀疑其可行性。如果不加以深究,只当作小说来读还是不错的。凶手在核心诡计之外尚有若干小诡计,均具一定水准。

[SPOILER +/-] 内容上的一些缺憾之处
  1. 电梯里面尚有相当空间,怎么能保证向下自动射出的子弹能击中受害者?在我看来这是最大的问题。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改为狭小电梯。Roger Scarlett, Murder among the Angells里面通过轮椅把受害者固定的方法更好。
  2. C的证言说谎,违反fair play。虽然是为了第二个解答做铺垫,还是让人觉得有些缺憾。
  3. 凶手有些不必要的举动,比如火花塞完全不必从模型飞机上获得,摔碎雕像混淆证据也属多余。

Wednesday, May 06, 2009

Gladys Mitchell, When Last I Died (1941)

Mrs. Bradley在少年劳改所偶然得到一本女老师A的日记。日记当中A记述了一系列事情:劳改所逃跑了两个小孩,A帮助他的表兄B和B的妻子C找到一幢闹鬼的住宅,A的姨妈D被萝卜丝噎死,B从楼上窗户摔下来差点摔死。日记在一个地方突然中断了。

Mrs. Bradley得知B从楼上摔下来两次,第二次的时候摔死了。A作为主要嫌犯受到审讯,但后来因证据不足开释,随后不久她投水自尽。Bradley造访鬼屋,了解到B生前邀请朋友来家搞通灵术,结果房间里真的出现家具移位的现象(poltergeist)。

Bradley发现从A的墓碑上的日期推算出的年龄和A的实际年龄不符,并由此发现真正溺死的是A的妹妹,A冒充她妹妹活着。是A杀死了她妹妹吗?不然她为什么要假冒身份?

Bradley在鬼屋外面的井里发现秘道,通到鬼屋里面,并在下面发现失踪的两个小孩的尸体。是谁害死了他们?

[SPOILER +/-] 真相

A放跑两个小孩,和B一起把他们关在秘道里,在B搞通灵术的时候那两个小孩偷偷跑出来弄乱家具。B第一次从窗户摔出去是小孩干的,第二次是C干的。B死后两个小孩也死在秘道中,C掩埋了他们的尸体。B死后A作为嫌犯一直关押,因此A没有时间掩埋尸体,只有C有时间掩埋尸体,Bradley由此判断C是凶手。

A的“日记”是B写的,因此里面有很多记录和事实不符。

本作的核心诡计和Helen McCloy, She Walks Alone (1948)有相似之处,个人认为McCloy的作品要好得多。

本作是Gladys Mitchell的代表作之一。它暴露了Mitchell的几条典型硬伤:

1. 叙述冗长。本作的情节其实比较简单,没有必要写得这么啰嗦,大段的英式叙述让人昏昏欲睡。

2. 情节混乱。没有什么条理可言,感觉作者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3. 缺乏逻辑。所谓的“推理”其实根本不是推理,甚至也不算“心理分析”,充其量就是Bradley的感觉,一点也经不起推敲。比方说Bradley认为小孩死在B之后,就没有什么证据。

优点只有一个:Mitchell擅长让凶案发生在奇怪的场景(setting),这次是劳改所和鬼屋。

另外本作的章节标题很有意思,呈中心对称分布,就是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的标题一样,第二章和倒数第二章的标题一样,等等。让人想起Helen McCloy, The Man in the Moonlight每章标题都以Ex开头,以及Ellery Queen, The Greek Coffin Mystery每章标题首字母连起来形成THEGREEKCOFFINMYSTERYBYELLERYQUEEN。

Monday, May 04, 2009

Stanislas-Andre Steeman, Six Dead Men (1932)

Prix du Roman d'Adventures 1931(冒险小说赏)

六个好兄弟五年后重聚平分一笔巨额财产。A从船上跌落水中溺死,不知道是事故还是谋杀。有人在窗外向B开枪,B身受重伤,大家出去叫人,回来以后却发现B连同身下的床罩都消失不见!是谁搬走了濒死的B?

C坐电梯上楼,电梯在二楼停下,开门以后D看到的却是已被刺死的C!C在瞬间死亡,死人如何能够按下按钮,开动电梯?这个谜团很快就被解开:

[SPOILER +/-] 电梯诡计

凶手在一楼杀死C,把尸体放入电梯,然后跑上三楼呼叫电梯,于是电梯上行。D知道C要上楼在二楼把电梯停住了,结果电梯没有上到三楼。

警方在河中发现了一具无头尸,尸体躯干上有一条纹身"To Frida for life",由此确认是消失的B。接下来D、E、F又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去……

[SPOILER +/-] 无头尸诡计

凶手是B。他的同伙在外面开枪,他假装中弹,把红色液体洒在胸前,之后带着床罩逃跑,以免别人查出来床罩上的不是血。他后来杀死同伙,因为他事先在自己身上刺了和同伙一样的纹身,所以无头尸看上去像是他的尸体。

本作的诡计今天看来很普通,但是在1932年能想出这样的诡计还是值得小小地表扬一下。对比Ellery Queen,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 (1932),Agatha Christie, Ten Little Niggers (1939),以及多年后高木彬光《纹身杀人事件》(1948)。

Friday, May 01, 2009

Roger Scarlett, Murder among the Angells (1932)

本书曾经被江户川乱步改编为《恐怖的三角公馆》。我没有看过《三角公馆》,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水平一般,觉得有些吃惊,因为原作的水准是相当不错的。我想可能有改编的问题。很多古典时期的优秀作品,一经翻译、改编,立刻面目全非。如果只是翻译水平差还好,最怕译者自作聪明,胡编乱改。我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套中文的S. S. Van Dine,明明是缩写版,却没有地方标明,不明真相的读者恐怕还以为原著就是这个水平,那可真是贻害大众了。

Angells家的双胞胎兄弟A、B住在一间L形的宅子里(不知道“三角公馆”是哪里来的),两人各住一边,中间靠一个电梯分隔。A这边住了A和他的两个儿子CD,以及A的妻子的姐姐E。B这边住了B和他的养子F、养女G,以及G的丈夫H。

当年AB的父亲留下奇怪的遗嘱,两个兄弟谁活得长谁将得到全部遗产。A长年生病,觉得自己活不过B,请了律师I来和B商量签订新的合同,无论谁先死,遗产都在A的两个儿子CD和B的子女FG之间平分。B说要考虑一下。I来的路上听到有人把什么东东丢到河里。

B告诉H有人偷他钱盒里的钱,H帮他取来钱盒,建议他可以在钞票上做记号,以便追踪是谁偷的钱。管家J通报说有一个穿衣戴帽的生人求见,可是管家回去请他的时候,那人却消失不见。过了一会儿,F听到枪响,B中枪倒在饭厅里,H在他旁边。管家J被人打晕。

H说在他和B说话的时候有人从外面透过帘子向里开了一枪,打死了B。J苏醒过来也回忆说看到之前来访的陌生人开枪。

警长Kane在窗外发现疑似凶手的脚印,但是脚印之间的距离表明凶手在离开的时候在走而不是在跑,这不符合常理。Kane由此推断凶手事先留下脚印故布疑阵。I之前听到的声音是凶手把鞋子扔到河里。

A得知B的死讯坚持按原计划修改遗嘱。I帮他准备了新的遗嘱,A签了字。管家J再次看到神秘的陌生人,陌生人再次消失,并从绘画室偷走了I保管的遗嘱。

I取出遗嘱的另一份副本,A坐电梯从楼上下来准备再签一次。E把轮椅上的I推入电梯,等电梯下降到底层的时候,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却是中刀身亡的A!

Kane变魔术般地取出“丢失”的遗嘱,原来I给大家过目遗嘱的时候,Kane偷偷调了包。出乎I的意料,Kane让I主动透露给大家遗嘱找到了。

Kane检查阁楼的时候破解了凶手的电梯诡计。

[SPOILER +/-] 电梯诡计

凶手在阁楼系了一根绳子,穿过下面的电梯栅栏,然后进入电梯,在绳子末端系上匕首。电梯开动往下运行的时候,匕首的把卡在电梯的栅栏上,拽断绳子,匕首便向下射出。A坐在轮椅上不能移动,被刀刺死。

H说B没有在钱上做记号,但Kane还是发现了钞票上的微小记号,由此判断管家J是小偷。J供认不讳。

Kane料到凶手会再次冒险偷取遗嘱,布下天罗地网……

[SPOILER +/-] 真相

凶手是H。他在帮B取钱盒的时候假冒陌生人在J面前出现,然后脱下衣帽以自己的身份回到饭厅。之后,他再次装成陌生人从外面打死B并打晕J,然后再以自己的身份回到B的尸体旁边,假装整个过程一直在饭厅里跟B说话。H离开饭厅的时候B在钱上做了记号,可H并不知道这一点,说明他曾经离开过现场。

H的杀人动机很奇特,因为他不想妻子继承B的钱获得经济独立,从而摆脱他的控制。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总共附有惊人的9张插图:饭厅平面图、Angell House总图、一楼平面图、绘画室平面图、电梯纵视图、二楼平面图、阁楼平面图、三楼平面图、地下室平面图。在我看过的所有欧美侦探小说中,数这本的插图数量最多,可见作者用心。(亚军是C. Daly King, Obelists En Route,8张插图。《人狼城》也有很多插图,不过那是四卷本。)小说第十章给出了人物活动时间表。Roger Scarlett一共写过五部长篇,均具有相当水准,以后有时间系统整理。

本作最强的地方是遗嘱的设置以及凶手的杀人动机,相比之下电梯诡计虽然也还不错,倒显得有些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