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0, 2006

John Dickson Carr, The Man Who Could Not Shudder (1940)

还是以恐怖故事开场。很久以前的一个老房子里有一个管家被天花板上掉下来的蜡烛挂灯砸死了,在烛灯上发现了管家的指印,说明他吊在烛灯上像猩猩一样荡秋千,然后把整个灯拽下来了。。。是这个管家精神失常了吗?还是房子受了诅咒?

几个人应邀到这个鬼屋参加派对。夜里一把老式手枪自己从壁炉上飞起来,把一个人打死了。死者的妻子目睹了整个过程。

Dr. Fell出面来破解这桩不可能犯罪,却在房子里发现更多不可思议的现象。沉睡数十年突然发动的大钟,天花板上自发晃动的烛灯。。。

[SPOILER +/-] 解答

壁炉里有一个巨大的线圈电磁铁。手枪的hammer设在cock position,也就是“一触即发”的状态,扳机顶在一个小柱子上。远处一拨磁铁开关就触发扳机,导致手枪开火跳起。关于这种老式手枪的工作原理可以参照How Flintlock Guns Work

用这个方法瞄准很困难,所以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事实上碰到那个开关的人并不是凶手而是第一人称叙事者,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发了机关,结果搞得结尾很像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Carr还特别借Fell之口作了引用)。

突然发动的大钟和自发晃动的烛灯也都是电磁铁发动。很久以前的那个管家看见天花板上的烛灯自发晃动,出于恐惧想让它停下来,所以用手去抓它,不幸被砸死。

小说中还使用了一个经典推理:A给别人加方糖的时候都问要放几块,唯独给B加的时候没有问,说明他们早就认识。我不能肯定是不是Carr首创,但是金田一《亡灵士兵》应该是抄袭了这个推理。另外《侦探学园Q》有一集的密室用了电磁起重机,原理是一样的。

Wednesday, November 15, 2006

John F. Suter, The Impossible Theft (1964)

A和B打赌可以不出房间把一张名贵的签名偷出来。

[SPOILER +/-] 方法

把文档贴在B的背上。

Friday, November 10, 2006

Edward D. Hoch, The Theft of the Five-Pound Note (2006)

Nick Velvet这次受雇于一个贵妇去偷一张5英镑钞票,酬金3000英镑。到手之后,贵妇解释说那是一张伪钞,她要用它来要挟制造伪钞的人,和那人一起做一笔生意,但是还缺5000英镑,希望Nick赞助。Nick识破她的谎言,将计就计给了她5000英镑的伪钞,然后向警察举报。

Wednesday, November 08, 2006

Derek Smith, Whistle Up the Devil (1953)

这是一本严格的密室杀人小说,其中不仅出现了两个密室,而且提到了John Dickson Carr的The Three Coffins和密室讲义、Clayton Rawson的Death From a Top Hat、Israel Zangwill的The Big Bow Mystery、Rupert Penny的Sealed Room Murder。很遗憾我没有机会看到Rupert Penny那本。

第一个密室。房间只有门窗两个通道,窗子外面是花园,门外面是一条漆黑的走道,一直连到房子的门厅。走道中间有一个侧窗通向花园,自内锁住。众人在门厅守候,听到房间里传来一声惨叫,跑过去查验,发现门被锁住。开枪打坏门锁,一人被匕首扎死在房中。匕首上没有指纹。

1. 房间的窗子自内锁住。而且外面大雨刚停,如果有人从窗户逃出,一定会在地上留下足迹,可是地上没有任何足迹。因此凶手不是从窗户逃出。

2. 如果凶手从门走出,那么为了从外面把门锁上,一定要用唯一的一把钥匙,可是那把钥匙在死者的口袋中(屋内)。因此凶手不是从门走出。何况凶手就算走出房门,也不可能逃出走道,因为走道的侧窗自内锁住,另一头门厅也一直有人监视。

[SPOILER +/-] 谜底

凶手有两人:A和B。过程如下:

1. A从花园走到房间窗外,敲窗子让受害者放他进屋。因为没有走门厅,所以进屋的时候没有被旁人发现。他在花园里的足印很快被大雨冲掉。

2. A用匕首杀死受害者,擦掉指纹,把窗户自内锁好,拿走受害者的房门钥匙,在他口袋里留下另一把相似的钥匙,从房门走出,用真钥匙把门自外锁好。

3. A进入走道,打开侧窗,静候在窗外。他站在一个箱子上,没有在地上留下足迹。

4. B和众人检查走道的侧窗。B假装检查插销是不是锁好,偷偷把插销拴上,展示给众人,完后再偷偷打开。

5. A在约定好的时间惨叫,B引导众人奔向死者房间,让大家觉得声音是从房间里面传出来。

6. 众人集中在房间里,B在房门口用身体挡住众人视线,A趁机从侧窗翻回走道,再把侧窗自内锁好,从门厅溜出。

7. A假装刚从外面进来,来到现场,找机会用真钥匙换回假钥匙。

第二个密室相对比较简单。六点钟有人在房间里发现尸体。医生推断出他死于五点,但那时房间一直处在监视之下,没有人进出过。

[SPOILER +/-] 谜底

死者在五点之前偷偷溜出房间。凶手杀死死者,在六点之前把尸体放回去。

本书作者显然深受John Dickson Carr影响,不仅大肆引用密室讲义,而且疯狂渲染超自然气氛,搞出很多devil、ghost,从书名就能看出来。

书中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小花絮:老一些的电影和小说常会描写坏人从钥匙孔外伸进一个工具,夹住留在里面的钥匙,一转就把门打开了。这个方法第一次出现于1858年Fitz-James O'Brien的The Diamond Lens,它虽然比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1841) 晚了十好几年,但还不能算作是一部真正的侦探小说。

东野圭吾《嫌疑犯X的献身》(2005)

第134届直木奖
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2006”第一名
“本格推理小说Best 10 2006”第一名
“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 10 2005”第一名

爱一个人,究竟可以爱到什么程度?

靖子和她的女儿美里失手杀死了她的前夫富樫,邻居家的高中数学老师石神听到动静,过来敲了一下门,只瞟了一下现场就推断发生了杀人案,并且主动向靖子提供帮助,说会帮她处理好尸体,让她一切听自己安排。几天后警察在河边发现一具裸尸,脸和手上的指纹都被毁掉。警方调查最近几天失踪的人员,发现死者为十日在一个汽车旅馆登记入住的富樫。死者不远处有烧了一半的衣服和一辆很新的自行车,车上有富樫的指纹。

警察兼物理学家汤川开始调查靖子和她女儿十日晚上的不在场证明。靖子按照石神的安排提供了晚上的电影票根。警方查来查去查不出什么破绽。汤川发现住在靖子隔壁的竟然是自己的大学同学,数学天才石神。汤川登门拜访石神,在交谈过程中察觉石神暗恋靖子已久,对他产生怀疑。

汤川经过努力猜到了事件的真相,暗示石神其诡计已被识破。石神在最后时刻打出底牌,给靖子留下三个信封,让她按照里面的指示去做,并表明自己将永久消失。石神向警方自首,承认自己杀害了富樫,动机是自己和靖子相爱许久,不能容许富樫再回来伤害靖子。警方听了石神的口供把他当成是单相思、跟踪狂,但是汤川知道这一切都是石神为了救靖子刻意冒充的。

石神的诡计无懈可击,汤川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找到靖子,对她说:“其实,你对真相一无所知。”确实,靖子根本不知道石神为自己做了多大的牺牲,也不知道他是如何为自己生造出一个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

[SPOILER +/-] 诡计

事情的真相是,靖子杀死富樫是在九日。石神为了替靖子掩盖,在第二天也就是十日又去杀了一个人(附近的游民),并把那个人伪装成富樫。警察发现的尸体其实是那个游民,在汽车旅馆里找到的毛发等等也都属于那个游民。石神把警察的思路引导向如何破解不在场证明,但是其实重点在于身份确认。

石神故意把没有把衣服烧完,留在现场附近,就是为了让警方认为死者是富樫。他费了很大的劲,剪断铁链偷了一辆很新的自行车,也是因为新车的失主更有可能报警,这样警察通过丢车的时间会更加相信作案时间为十日。

汤川识破诡计之后,石神把一切承担下来,也是事先准备好的。因为他确实杀了一个人,警方没有任何证据推翻他的供词,必须要定他的罪,一旦审定结束就不可能翻案。

东野的书一向以实验性强、转折多著称,本书也不例外。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我相信他是先想出这个诡计,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有人按照石神的方法去做,所以为了使诡计看上去更加自然,才营造出这样一个绝美的爱情故事。但无论如何,这本书确实是把推理和爱情融合到了几乎完美,从诡计到作品深度均属一流,囊括如此多的大奖也是实至名归。

东野以校园推理出道,原本最擅长写nerd。书中的石神和汤川,一个数学家,一个物理学家,都刻划得很成功。他的诡计如往常一样简单且意外,经得起反复推敲。本书开始的时候交待凶手,俨然一部reversed mystery,全书都在howdunit上面下功夫。在犯罪时间这个环节上,还耍了个小小的叙述性诡计,呵呵。

最后美里在学校割腕自杀,感觉不太自然,过于强调结尾意外性,《放学后》最后的车祸也是,有点画蛇添足。

Tuesday, November 07, 2006

有栖川有栖《孤岛之谜》(1989)

有栖川有栖的第二本小说,感觉比《月光游戏》有轻微进步。很老套的孤岛连续杀人,寻宝游戏,密室。

先来讲一下那个密室。 父女二人死在自内锁住的密室里。父亲大腿中枪,流血过多而死;女儿胸部中枪,压在父亲身上。两人都不是当场死亡。凶器为一把来福枪,不见踪影。地上掉了一个打火机。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张掉在路上的摩埃地图,上面有一个自行车碾过的轮胎印。地图是凶手杀人之后拿到的,他把地图夹在车后座上,在返回住处的途中遗落了。江神二郎就此推理:如果地图只是掉在地上,上面不会留下车印。凶手一定后来又回到过杀人现场,第二次的途中碾过地图,留下车印。(这个推理显然有漏洞,完全有可能地图掉落之后车轮马上碾过。但是这种从一个很小的物品展开逻辑链条的风格无疑是Ellery Queen一派。)

[SPOILER +/-] 这之后的推理

凶手为什么要骑车回到杀人现场?因为要把死者的自行车还回去。为什么要把死者的自行车还回去?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第二天大家在住所处看到自行车,就知道凶手从杀人现场骑了自行车回来,很自然地会想,那么他是怎么去的呢?从时间上来推断,走路是来不及的,那么他一定是游泳去的现场,所以凶手是会游泳的人。这样对凶手很不利,所以凶手要把自行车还回去。

事情的经过是:凶手游泳到了现场,在那里拿了来福枪,杀了父女二人,拿到地图。如果游泳回去的话会把地图和枪弄湿,所以骑自行车回到住所,留下地图,再把自行车还回去,游泳回家。

密室的真相是:凶手进屋向女儿开了一枪,当时父亲正在床下捡打火机,凶手没想到他也在,惊慌之下向他也开了一枪,击中大腿。凶手以为二人都已死,仓皇逃离。女儿醒过来以后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看到父亲流血不止,为了让丈夫得到父亲的遗产,把门从里面锁上,让别人无法抢救自己的父亲。此外,只有她死在她的父亲之后,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所以她倒在父亲身上。(在泥石流一类的灾害过后,往往很难准确判定一众受害者的死亡时间,通常认定压在下面的人比上面的人先死。)

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个死亡留言,但是被凶手返回现场的时候破坏了。

那个魔埃地图的秘密比较有意思。要把岛上的魔埃像位置都标出来,按照朝向延长出一些直线,然后把切割出的几何图形折成立体。

Friday, July 14, 2006

R. Austin Freeman, The Mystery at Number 31, New Inn (1912)

欧美早期侦探小说并没有很多华丽诡计,更注重线索设计和逻辑推理。这本书里就出现了一系列貌似无关的小线索:碎玻璃片、挂倒的画、蒙面女人、烧到一半的蜡烛……

[SPOILER +/-] 剧情简介

A用慢性毒药使B失去意识和行动力,然后冒充B重新写了一份遗嘱使自己受益。但他在冒充B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比如因为不认识画中的内容把画挂倒了,打碎的眼镜片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这一点在最后Thorndyke才交待给读者,侦探小说二十诫!),等等。A每天六点钟的时候在New Inn点起一支蜡烛,烧到凌晨一点烧完,好像有人熄灭灯火,但其实到夜里屋里早就没人了。最后A为了在New Inn谋害B,和B坐了一辆出租马车到New Inn,自己装扮成B,把无意识的B装扮成一个蒙面女人(怀疑可行性),骗过了马车夫。

日本最近因为森博嗣的出道发明了一个新词:理科系侦探。其实这玩意在欧美早有了,就是科学侦探(scientific detective)。这本书里主人公(Thorndyke的助手)让人关在一辆封闭马车里,七拐八拐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Thorndyke事先交给他一个指南针,他沿途记录下方向变化和行进时间,最后画出坐标重新找到了这个地方。有人给主人公在糖里下毒,Thorndyke发挥神农尝百草精神,居然直接尝出是aconite(乌头毒草),勇气可赞。

Thursday, June 29, 2006

有栖川有栖《月光游戏》(1989)

本书是有栖川有栖的处女作,风格极像Ellery Queen。推理社一众人去火山玩,孰料火山爆发将众人困住,接着发生连续杀人事件。这个设置不能不让人想起Siamese Twin Mystery,而死者临死前写下一个大写的Y无疑是模仿Tragedy of X。

第一个死者A被刀捅死,临死前留下一个大写的Y。在从尸体到附近小溪的路上发现丢弃的十根火柴和一个空火柴盒,想必是凶手行凶之后去小溪洗掉手上的血迹,半路上用火柴照明。火山爆发,众人被困。接着B消失。C又被捅死在帐篷里,留下一个小写的y。有人在帐篷外贴了一张纸条“已经不会再有杀人事件了”。一个会员发现自己照相机里的底片不见了,接着又有人在A的口袋里发现B的一截指头,难道B也死了?

[SPOILER +/-] 谜底

A死的时候大量出血,凶手又去小溪边洗手,所以手上不可能没有沾血(如果戴手套的话,也就不用去洗手了)。可是火柴和火柴盒上都没有血迹,说明凶手是在回来的路上划火柴照明。可是凶手去小溪的路上用什么照明呢?那他一定有其它的照明工具,这个工具中途坏掉了,所以他回来的时候只能用火柴。凶手就是第一个发现A的尸体的人。他假装震惊之下掉落手电筒,在地上摔坏了,以隐瞒手电筒早就坏了的事实。

凶手杀死B之后回到营地,没想到火山爆发。如果第二天大家发现尸体,就会发现尸体只有上半部沾满火山灰,从而可以推断出杀人时间在火山爆发之前。那个时段只有凶手和另一个人没有不在场证明。为了防止被大家怀疑,凶手把尸体从悬崖上推下。凶手截下手指是为了取走对自己有特别意义的戒指。

凶手不敢随身携带手指,把它藏在照相机的底片盒里。没想到照相机的主人很快拍完了所有的底片,他只好把手指转移到A的口袋里。

帐篷上的纸条背后十分平整,肯定垫了东西。纸和笔都是帐篷里本来的东西,所以垫板应该也是帐篷里的。环顾整个帐篷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垫纸的东西,但是有一个黑白棋的棋盘被拿到帐篷外了。凶手就是拿走黑白棋棋盘下棋的人。

Y是没有写完的“と”,凶手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小写y是凶手留下的,以引诱别人对Y做出错误的解释。

有栖川有栖号称日本的Ellery Queen(还有一个是法月纶太郎吧,可惜我没看过),擅长从一个很小的线索展开缜密漫长的逻辑链条,属于正统古典本格,大方严谨。在新本格大肆泛滥,言必称华丽诡计的今天,古典本格反而显得格外隽永。

Tuesday, June 27, 2006

William Gillespie, How to Write a Web Work (2004)

Harry Stephen Keeler曾经写出一系列情节无比复杂的webwork mystery。本文发表在2004年7月的Keeler News上面,详细讲解怎样用画图的方法构想这种迷宫式的情节,说白了就是小说情节的图论表示,原则上适用于包括mystery在内的各种小说。

Wednesday, June 21, 2006

Hake Talbot, The Hangman's Handyman (1942)

Hake Talbot一生只写过两部长篇,第一篇是本作,第二篇则是赫赫有名的Rim of the Pit。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努力构思了一些新颖的诡计,但是写作手法明显较生硬,毕竟是初期尝试。书中渲染的超自然气氛像极了John Dickson Carr。

传说在一个叫Kraken的孤岛上有一个叫Od的恶魔。晚上Even对Jackson Frant说了一句诅咒:Od rot you, Jack! Od rot you! 当场Frant就中毒而亡,并且一天之后尸体果真如诅咒所言腐烂得无法辨认。难道真的有恶魔?

之后又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门从里面锁住,还上了门闩。

警察推理有人用另外一具腐尸替换了Jackson,不然尸体不会在一天之内烂掉,而真的Jackson只是假装中毒,其实没有死。但是尸体鉴定的结果说死者就是Jackson!这就成了不可能犯罪!

[SPOILER +/-] 解答

Frant兄弟一共两人。Evan和John Frant合作杀了Jackson Frant,然后出现在大家面前的Jackson其实是John。Evan偷偷给John下了毒,等他死后用腐烂的Jackson的尸体替换了John的尸体,搞成恶魔显灵的样子,因为Jackson早已腐烂所以大家无法辨认真伪。

这个诡计的精彩之处是既调换死人尸体,又调换活人身份。

密室比较一般。门闩事先弯曲了插在门上,撞开门以后看上去好像是被撞弯的。

书的后1/3基本都是推理,感觉可以压缩一些。

Monday, June 19, 2006

Peter Godfrey, The Newtonian Egg (1951)

一个人剥了一个煮鸡蛋吃,结果被毒死了。如何在鸡蛋里面下毒?

[SPOILER +/-] 解答

毒下在盐瓶里。受害者往鸡蛋上撒盐,于是中毒。凶手事后用一个没有下毒的盐瓶替换了有毒的盐瓶。

文中提到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凶手在等待受害者中毒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Thursday, June 15, 2006

Nicholas Olde, The Incredible Adventures of Rowland Hern (1928)

一本非常有趣的短篇集。这本书长久以来极为珍贵,曾经在Bouchercon上卖出过$1500的高价。感谢 Ramble House 在2005年重印。

[SPOILER +/-] 以下的介绍全部涉及谜底

The Windmill
消失的长剑。被马戏团里的吞剑人吞下去了(真有想象力)。

The Collector of Curiosities
一个人不断地在屋中发现各种奇怪的物品,这些物品的首字母连成一句死亡威胁。

The Lost City of Lak
有趣的图案密码。

Potter
动物吃人。

Black and White
白人在身上涂上煤灰装成黑人,然后跳入海中洗掉。

The Red Weed
杀人之后冒充死者。

Old Mr. Polperro
老者在火车上和人聊天以拖延时间,同谋趁机入室行窃。

The Two Telescopes
最好的一篇!天文学家利用望远镜观察街上住户的生活习惯,然后入室行窃。所有的受害者都住在一条长街上,是个一维问题。那个坏天文学家强烈反对相对论,认为世界不是四维的//rotfl

The Man with Three Legs
某处不断发生失窃案,丢的都是左脚的鞋子。偷鞋人整天用铲子翻地,又是左撇子,所以左脚磨损比右脚快。

The Monstrous Laugh
村庄里的怪声。

The Mysterious Wig Box
衣帽间里发现人头!没有什么诡计,但是凶手的杀人动机竟然是死者开的玩笑比他有意思,大芬特。

The Invisible Weapon
消失的凶器。冰块。1928年写出这种诡计算是很经典了。

The Attempted Disembowelment of John Kensington
名字很耸人听闻,但是内容很一般。

Double or Quits
一个人冒充自己有个双胞胎哥哥,杀人以后在家呆着,好像哥哥畏罪潜逃,但其实那个哥哥根本不存在。非常有趣。

The Sin of the Saint
一个Dean因为犯了原罪化装成理发师隐居在理发店里。

这个集子因为成书时间较早完全谈不上fairplay,但是非常有想象力。Queen's Forum没有排它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Tuesday, June 13, 2006

David Frome, Mr. Pinkerton Has the Clue (1936)

David Frome就是Leslie Ford。典型的黄金时代作品,迷题程度中等。

贵妇A死在自己房中,房间里只有B的指纹。有人在当晚十点多钟看到B出现在现场附近,警察因此逮捕了B。之后警察发现指纹是伪造的,释放了B。

Mr. Pinkerton十点多钟的时候看到A下楼,可是从尸僵和食物消化程度推断,A应该死于八点钟前后,这就变成了一桩不可能犯罪。

Mr. Pinkerton回忆起A下楼时穿了一双绿色鞋子,可是死尸脚上穿的却是另外一双鞋子,他由此推断出有人先冒充B进了A的屋子,杀了A,然后伪造B的指纹,换上A的鞋子,冒充A下楼。

[SPOILER +/-] 谜底

真凶其实就是B。他为了冒充A剃掉了胡子,之后戴的是假胡子。Mr. Pinkerton在池子里发现了一些毛发,起先以为是某人养的一条 spaniel(一种狗)的毛,后来才知道spaniel没有这么粗的毛,池子里掉的是B的胡子。

Mr. Pinkerton给人感觉过于卑微,在警察面前有点抬不起头,说话还结结巴巴的,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贵族侦探加低能警察的组合^_^

J Jefferson Farjeon, Greenmask (1944)

很烂的书。古代城堡里有人戴着绿面具装神弄鬼,其实是在找一块翡翠。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06

西尾维新《斩首循环——蓝色学者与戏言跟班》(2002)

第23届Mephesto奖。和其他几届获奖作品一样,书中充满了日本特有的变态诡计。标准的暴风雪山庄。

书中出现了两个密室无头尸事件。第一个密室设计得不错:一天晚上山庄地震,打电话给A的时候A说地震把油漆震倒了。第二天大家发现A死在自己的房间里,门口一条很宽的油漆河。凶手如何进入房间杀死A,同时不在油漆河上面留下脚印呢?

[SPOILER +/-] 诡计

地震确实把油漆震倒了,但是并没有形成油漆河。凶手杀死A以后把油漆泼倒,人为地造成一条油漆河。典型的“颠倒因果”诡计。

第二个密室有一个窗户,但是离地面很高。在没有梯子的情况下,凶手如何从室内脱逃?

[SPOILER +/-] 诡计

这里出现了一个尸体重复利用诡计。第二具无头尸其实就是第一具无头尸,这样就多出了一个人(凶手)。

凶手踩着无头尸僵硬的尸体爬上窗户。这也是凶手制造无头尸的一个理由:没有头的肩膀比较平坦!

书最后还揭示了一个极复杂的交换身份诡计,个人认为比较牵强。

Tuesday, February 21, 2006

John Dickson Carr, It Walks by Night (1930)

Carr的处女作。小说开头气氛渲染做的很足,变态杀人狂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浴室里发现一把砌砖的刮刀。

很快有人被杀,整个头被砍掉。房间仅有的两个出入口都有人监视。只有人看到死者进去,却没有人看到凶手进去,也没有人看到凶手出来!

[SPOILER +/-] 诡计

死者很早就在房间内被杀。凶手的同谋事后冒充死者走进房间,摇铃唤侍者,然后马上从另一个口走出房间。他出来的这个口有一个视觉死角,所以没有被人看见。因为他在屋里逗留时间不超过十几秒,所以他出来的时间正好是大家认为的死者进入房间的时间,这样他反而获得了不在场证明。

书中借用了Edgar Allan Poe的The Cask of Amontillado里面的尸体砌墙情节。金庸在《连城诀》当中copy过同样的情节。

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John Dickson Carr, The Problem of the Green Capsule (1939)

Carr的小说情节都太复杂。关于内容简介请参考神秘联盟

这本书可以说是心理诡计的最高峰,大小诡计接而连三。举例如下:

[SPOILER +/-] 诡计举例

低程度诡计:A拿起一杆铅笔写了几个字,然后又拿了一根什么东西写了什么。B认为他拿的是一根铅笔,C认为他拿的是一根钢笔,但是其实他拿的是钟的分针,事后看录影才得以确定。这样的小诡计有很多。

中程度诡计:关于凶案时间,B认为是十二点,C认为是十二点以前。其实他们看的钟只有时针,没有分针,他们看到的分针是时针的影子。

高程度诡计:换人诡计。观众中的一人其实是演员,在黑灯的时候和演员交换身份。

超高程度诡计:事后大家看的录影居然是凶手掉包的预演录影!

Dr. Fell居然可以从心理学家设计的问题反推设问题的初衷,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Thursday, February 02, 2006

鲇川哲也《相似的房间》(????)

小说题目让人一下子想起Ellery Queen的The Lamp of God,事实上小说里的第一个解释也确实是相同的诡计。但最后的真相是一个最土不过的搬运尸体诡计,让人比较ft。

Wednesday, February 01, 2006

鲇川哲也《白色密室》(????)

A女到C教授家探访,碰到B男。B男说他刚到不久,发现教授被人用刀刺死。

警察检验雪地上足迹,只有A、B两人的足迹,看来教授是在家中被人杀死。A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于是B成了最大的嫌疑犯,但他没有杀人动机。

[SPOILER +/-] 真相

B很早就到了C教授家。C教授出门,把B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雪一直在下,所以C教授出门的脚印不久被掩盖。

C在外面被A扎了一刀,坚持回到家里,在雪地上留下了回来的脚印。C为了保持名誉,嘱咐B不要说出他外出的事实。B于是替他保守秘密。B把他自己的鞋子和C教授的鞋子交换,这样雪地上的脚印就变成了B的。

之后A女到C教授家看看他的情况,就发生了开头描述的事情。

侦探星影有一些Sherlock Holmes天外飞仙式的问话,比如:
可是,星影氏没有理会巡官的反问,继续问道:
“我再问一件事。事件当天,有没有听到在现场附近,烧狗猫等事情?”
“有的,有的。”

来来,对比一下Sherlock Holmes在The Silver Blaze里的表演:
“You have a few sheep in the paddock,” he said. “Who attends to them?”
“I do, sir.”
“Have you noticed anything amiss with them of lame?”
“Well, sir, not of much account, but three of them have gone lame, sir.”
怎么样,是不是很像?

鲇川哲也《中国屏风》(????)

某男被枪击而死,房间窗户打开,屏风上有一个弹孔。依弹孔以及死者胸部弹痕之角度来推测,凶手身高应比死者高约十公分。房间里找不到子弹,应该是从窗户飞出去了。真相是什么呢?

[SPOILER +/-] 真相

真正的凶手是死者无法站立的妻子。她事先把屏风倒过来,坐在轮椅上待她老公弯腰吻她的时候开枪,子弹穿过屏风打在一个枕头里。

我很怀疑子弹怎么会陷在枕头里。

鲇川哲也《矛盾的足迹》(????)

一群推理小说作家在A屋聚会,某女在B屋被杀。两屋之间只有A通向B的女鞋痕迹和B通向A的木屐痕迹。由此推断,死者生前在下雪之后由A到B,在B处被等待的凶手杀害,然后凶手自B回到A。因此凶手必然下雪前在B,下雪后回到A。

但是所有后来在A的人下雪前都在A处。矛盾!

[SPOILER +/-] 解答

死者的鞋子被松鼠拖走,所以她只能穿木屐从A到B,她去B的时候还没有下雪。凶手穿死者的女鞋从A到B,然后穿木屐回到A。

鲇川哲也《青色密室》(????)

密室杀人,钥匙在房间里。屋里点着蜡烛,因为前一天晚上停电。

[SPOILER +/-] 解答

警察作案,钥匙是后来放进去的。警察在停电期间有不在场证明,但是他事先知道要停电,在停电之前就点好了蜡烛并把人杀死,造成停电后杀人的假象。

Thursday, January 12, 2006

Raymund Allen, A Happy Solution (1916)

一个国际象棋的谜题。关键是要证明小偷可以从棋盘上最后的局面推出之前的进程,有点意思。文中还提到了一种隐形墨水,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会显出颜色来。

Friday, January 06, 2006

R. Austin Freeman, The Aluminum Dagger (1909)

很有名的短篇。一人被铝杆匕首扎死在密室里。唯一的门从里反锁,窗户距地面四十尺。

[SPOILER +/-] 手法

用压缩空气来复枪从窗户发射匕首。为了给匕首加上旋转,需要在柄上套一层壳。

吉村达也《悬念大师的邀请信》(1991)

很休闲的本格。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暴风雪山庄。篇幅不长,谜题也不是很新奇,但这类题材总是百看不厌。

全书贯穿四个问题:
1. 她是如何被关进冰棺内的?
2. 罪犯是如何从那个房间逃脱的?
+. 并非预定的人为何被杀?
3. 罪犯是如何在空中消失的?

[SPOILER +/-] 解答

1. 冰棺里的人是蜡像假人。暴风雪山庄当然缺不了假死,这回是第一个人。
2. 藏在床垫下面。
+. 下毒手法太复杂,弄错了。毒下在瓶口的不同花瓣上。
3. 尸体下面有秘道。(太过分了吧!)

最后整个山庄坍塌了,搞得很像时计馆。

桐也夏生《越界》(1997)

如果再不更新blog就荒废了。。。

桐也夏生的小说向来以黑暗著称。这个小说写的是四个家庭主妇的故事。其中一个杀了自己的丈夫,叫雅子的主人公联合大家肢解尸体。活做的还算干净。警察怀疑酒吧老板佐竹,但是终因证据不足释放了他。佐竹本身是个性变态,出来以后怀恨在心,对四个女人接连展开报复行动。

并不是桐也夏生最好的小说,也没有什么推理,但是符合她一贯的黑暗细腻的风格。比如:

雅子收起因沾上脂肪而变得很滑溜的锯。

还有更恶心的,我就不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