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2, 2006

西尾维新《斩首循环——蓝色学者与戏言跟班》(2002)

第23届Mephesto奖。和其他几届获奖作品一样,书中充满了日本特有的变态诡计。标准的暴风雪山庄。

书中出现了两个密室无头尸事件。第一个密室设计得不错:一天晚上山庄地震,打电话给A的时候A说地震把油漆震倒了。第二天大家发现A死在自己的房间里,门口一条很宽的油漆河。凶手如何进入房间杀死A,同时不在油漆河上面留下脚印呢?

[SPOILER +/-] 诡计

地震确实把油漆震倒了,但是并没有形成油漆河。凶手杀死A以后把油漆泼倒,人为地造成一条油漆河。典型的“颠倒因果”诡计。

第二个密室有一个窗户,但是离地面很高。在没有梯子的情况下,凶手如何从室内脱逃?

[SPOILER +/-] 诡计

这里出现了一个尸体重复利用诡计。第二具无头尸其实就是第一具无头尸,这样就多出了一个人(凶手)。

凶手踩着无头尸僵硬的尸体爬上窗户。这也是凶手制造无头尸的一个理由:没有头的肩膀比较平坦!

书最后还揭示了一个极复杂的交换身份诡计,个人认为比较牵强。

Tuesday, February 21, 2006

John Dickson Carr, It Walks by Night (1930)

Carr的处女作。小说开头气氛渲染做的很足,变态杀人狂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浴室里发现一把砌砖的刮刀。

很快有人被杀,整个头被砍掉。房间仅有的两个出入口都有人监视。只有人看到死者进去,却没有人看到凶手进去,也没有人看到凶手出来!

[SPOILER +/-] 诡计

死者很早就在房间内被杀。凶手的同谋事后冒充死者走进房间,摇铃唤侍者,然后马上从另一个口走出房间。他出来的这个口有一个视觉死角,所以没有被人看见。因为他在屋里逗留时间不超过十几秒,所以他出来的时间正好是大家认为的死者进入房间的时间,这样他反而获得了不在场证明。

书中借用了Edgar Allan Poe的The Cask of Amontillado里面的尸体砌墙情节。金庸在《连城诀》当中copy过同样的情节。

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John Dickson Carr, The Problem of the Green Capsule (1939)

Carr的小说情节都太复杂。关于内容简介请参考神秘联盟

这本书可以说是心理诡计的最高峰,大小诡计接而连三。举例如下:

[SPOILER +/-] 诡计举例

低程度诡计:A拿起一杆铅笔写了几个字,然后又拿了一根什么东西写了什么。B认为他拿的是一根铅笔,C认为他拿的是一根钢笔,但是其实他拿的是钟的分针,事后看录影才得以确定。这样的小诡计有很多。

中程度诡计:关于凶案时间,B认为是十二点,C认为是十二点以前。其实他们看的钟只有时针,没有分针,他们看到的分针是时针的影子。

高程度诡计:换人诡计。观众中的一人其实是演员,在黑灯的时候和演员交换身份。

超高程度诡计:事后大家看的录影居然是凶手掉包的预演录影!

Dr. Fell居然可以从心理学家设计的问题反推设问题的初衷,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Thursday, February 02, 2006

鲇川哲也《相似的房间》(????)

小说题目让人一下子想起Ellery Queen的The Lamp of God,事实上小说里的第一个解释也确实是相同的诡计。但最后的真相是一个最土不过的搬运尸体诡计,让人比较ft。

Wednesday, February 01, 2006

鲇川哲也《白色密室》(????)

A女到C教授家探访,碰到B男。B男说他刚到不久,发现教授被人用刀刺死。

警察检验雪地上足迹,只有A、B两人的足迹,看来教授是在家中被人杀死。A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于是B成了最大的嫌疑犯,但他没有杀人动机。

[SPOILER +/-] 真相

B很早就到了C教授家。C教授出门,把B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雪一直在下,所以C教授出门的脚印不久被掩盖。

C在外面被A扎了一刀,坚持回到家里,在雪地上留下了回来的脚印。C为了保持名誉,嘱咐B不要说出他外出的事实。B于是替他保守秘密。B把他自己的鞋子和C教授的鞋子交换,这样雪地上的脚印就变成了B的。

之后A女到C教授家看看他的情况,就发生了开头描述的事情。

侦探星影有一些Sherlock Holmes天外飞仙式的问话,比如:
可是,星影氏没有理会巡官的反问,继续问道:
“我再问一件事。事件当天,有没有听到在现场附近,烧狗猫等事情?”
“有的,有的。”

来来,对比一下Sherlock Holmes在The Silver Blaze里的表演:
“You have a few sheep in the paddock,” he said. “Who attends to them?”
“I do, sir.”
“Have you noticed anything amiss with them of lame?”
“Well, sir, not of much account, but three of them have gone lame, sir.”
怎么样,是不是很像?

鲇川哲也《中国屏风》(????)

某男被枪击而死,房间窗户打开,屏风上有一个弹孔。依弹孔以及死者胸部弹痕之角度来推测,凶手身高应比死者高约十公分。房间里找不到子弹,应该是从窗户飞出去了。真相是什么呢?

[SPOILER +/-] 真相

真正的凶手是死者无法站立的妻子。她事先把屏风倒过来,坐在轮椅上待她老公弯腰吻她的时候开枪,子弹穿过屏风打在一个枕头里。

我很怀疑子弹怎么会陷在枕头里。

鲇川哲也《矛盾的足迹》(????)

一群推理小说作家在A屋聚会,某女在B屋被杀。两屋之间只有A通向B的女鞋痕迹和B通向A的木屐痕迹。由此推断,死者生前在下雪之后由A到B,在B处被等待的凶手杀害,然后凶手自B回到A。因此凶手必然下雪前在B,下雪后回到A。

但是所有后来在A的人下雪前都在A处。矛盾!

[SPOILER +/-] 解答

死者的鞋子被松鼠拖走,所以她只能穿木屐从A到B,她去B的时候还没有下雪。凶手穿死者的女鞋从A到B,然后穿木屐回到A。

鲇川哲也《青色密室》(????)

密室杀人,钥匙在房间里。屋里点着蜡烛,因为前一天晚上停电。

[SPOILER +/-] 解答

警察作案,钥匙是后来放进去的。警察在停电期间有不在场证明,但是他事先知道要停电,在停电之前就点好了蜡烛并把人杀死,造成停电后杀人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