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2, 2005

Lee Thayer, Q.E.D. (1921)

真是想不到1921年就已经有了这么好的不可能犯罪。Lee Thayer这个女作家一生写了六十多本书,但是今天大多都被人遗忘了。这本Q.E.D.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部注重谜题的小说(Ellery Queen后来有一本同名作品)。小说一开头就出现尸体,雪地上只有通向尸体的足迹,而没有其他足迹。检查发现地上的足迹确实是死者生前留下的。死者脖子被利器划开,衣服口袋里有一张支票和一把手枪,手枪开了一发子弹。不仅足迹消失,而且凶器消失!

业余侦探Peter Clancy马上展开调查。和早期很多作品一样,Peter名声在外,警察见了个个肃然起敬,俯首贴耳,鼎力相助。情节毫不拖沓,调查中间甚至还夹杂小段法庭辩论,可以看到后期作品的影子。最后凶手身份揭露并不显得特别意外,因为出场人物不多,关键是那个手法,还是很巧妙的。

[SPOILER +/-] 手法

1. 凶手A想谋害B,欺骗C女说他和别人打赌玩一个游戏,让C女在户外埋伏,见有人出来大声喊叫。A原先计划B听到叫声会跑过去相救,他事先在两棵树中间拉上很细的钓鱼丝,大概脖子的高度,B跑过时(天色很暗)脖子会被划开。但是临时来了一个人D,结果他成了替罪羊。(这个手法应该是作者原创。《柯南》和《木偶师左近》都抄袭过。)

2. 凶手事后收走钓鱼线,并且留下有B首字母的刀,伪装成B自杀的样子。当然,实际死的是D,凶手并不知道。这样从外人看来好像B杀了D。并且只有通向尸体的足迹,是D奔跑过程中留下的。

凶手最后触电线身亡,很讽刺地,和自己设计的死亡方法差不多(碰到一根wire)。Peter Clancy引了Matthew里面一句很酷的话:"they that take the sword shall perish with the sword."

小说还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前Van Dine时期一些不规范的痕迹。比如凶手和死者是远房亲戚,Peter调查出来了,却没有让读者知道。还有凶手身份揭露以后,有两章追捕描写,完全的action,不像黄金时代的小说结束得干净利落。不过最后Peter写的结语还是很有纯本格意韵:

"...But it's myself, old chap, myself, who's able to write at the end of this problem -- 'q. e. d.'."

No comments: